Jui-Pin Lai(賴瑞斌)

Download CV
  • 人道國際醫療的省思―以唇顎裂義診為例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很多國家基於人道理由開始醫療支援貧窮國家,幫助了很多人。但這二三十年來,開始有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拒絕接受,因為很多已開發國家到第三世界國家去做這些醫療支援的心態讓他們覺得不舒服。例如唇顎裂的治療在美國並沒有中心化,很多美國醫學中心或是大學醫院的年輕醫師並沒有豐富的唇顎裂手術經驗,他們到第三世界國家去做唇顎裂的手術,有部分心態是去練刀,手術的品質不佳,發生了一些併發症,造成被援助地區醫療人員的反彈,也影響病患接受醫療援助的意願。甚至義診帶去贈送的舊衣服、舊玩具,或是帶去的醫療用品也會有過期的、二手的,這種行為也引起第三世界國家的反感,認為:「我們不是下等人,我們不要你們這樣的醫療支援。」。所以現代國際醫療的方向和形式值得深思考。羅慧夫醫師說:「一個修補唇顎裂的手術只需要一到二小時,卻可以重建一個孩子的一生。」,他一直認為「每一個唇顎裂的病人,都應該接受治療,而且是高品質的治療。」。「我們台灣的醫療水準從很低到現在很高,這整個過程也都時常接受外來的幫助,不管是金錢、醫師或設備。」,就連長庚顱顏中心剛成立時,美國Sayer教授特地來長庚停留3個月幫忙建立整個系統。所以羅醫師說:「當我們台灣站起來了,當長庚站起來了,我們應該去幫助別人,去幫助地球村其他更需要的人。」。這些可以說明何以要參與國際人道醫療的原因。
    要如何維持一個長久有效的義診活動是一個需要設計、安排、及深思遠慮的計畫。可分為任務型的國際義診及基地型的國際醫療。另一整方式就是將病患運送回國內治療,因為運送過程花費昂貴,只適用在困難的病例上。很多低開發國家戰亂了幾十年,沒有能力與經費治療唇顎裂病人,累積下來很驚人的病患數目,我們不可能去幫他們把這些問題解決,他們的國家國民要自己去解決,才是根本解決之道。所以我們不只去開刀,還培訓他們的醫生。我們以『教他釣魚,也給他魚吃』的理念培訓唇顎裂種子醫療人員,提供必要的知識、技術轉移,並連結相關資源以補助患者的醫療費,協助捐贈醫療器材等。
Back